服务热线
400-028-2298
苦荞茶是四川特产,更是大自然对凉山人民的馈赠。苦荞茶以期特有的降三高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
然而,由于长久以来苦荞茶在生产、加工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市场上的苦荞茶产品鱼龙混杂,不但误导了消费者,更不利于苦荞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苦荞茶地方标准亟待出台。
令人兴奋的是苦荞茶终于有了地方标准。记者近日获悉,凉山州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为进一步规范凉山苦荞茶市场,打造大凉山苦荞茶品牌,凉山苦荞茶《产品标准》、《生产工艺规范》、《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三项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这是具有行业里程碑式的大事件。三项标准规定了苦荞茶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等要求,分别适用于以凉山州行政区域内种植的苦荞麦、苦荞植株全株或不同部分为基本原料,或辅以天然食用配料,经一定工艺加工而成的苦荞系列代用茶产品。这就填补了苦荞茶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今后消费者可以买到放心的苦荞茶产品了。
凉山州副州长杨卉在会上指出:苦荞茶三项地方标准的发布,彰显出州委、州政府对苦荞茶产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与规范、整顿凉山苦荞茶产业的决心。她表示,贯彻执行好苦荞茶三项地方标准将有利于凉山苦荞茶品牌资源的整合和整个产业做大做强,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对凉山苦荞茶产品质量的监管。
据了解,凉山州正计划筹备成立苦荞产品研发中心,力争设立四川省苦荞茶质量检测中心,整合区域性资源,建立大凉山苦荞茶质量追溯系统,对苦荞茶进行电子商品识别码管理,通过“一品一件一码”,实现苦荞茶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加工生产销售的全程跟踪。
做为苦荞茶销售行业的翘楚,三匠苦荞茶营销副总告诉记者,三匠苦荞茶早已经开始了产品流通码及防伪码的贴牌销售工作,用品质保证产品的品牌,用信誉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三匠苦荞茶今后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做一家负责任的苦荞茶企业。
同时,凉山州政府也将大力推进苦荞茶生产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苦荞茶质量失信“黑名单”,曝光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对苦荞茶生产企业实施质量信用分类分级管理。提高准入机制,不达标的苦荞茶生产企业将无法取得或换发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也不能进入市场销售。同时,加大对苦荞麦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基础好、潜力大的苦荞茶品牌,作为做大销量、打响凉山州苦荞茶品牌的重要战略。“这也意味着苦荞茶正式进入了品牌制胜的时代,没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将逐步被取代。”三匠苦荞茶营销副总告诉记者。
近年来,凉山着力打造“世界苦荞之都”,苦荞茶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凉山苦荞种植面积约140万亩,常年产量约14万吨,占中国苦荞麦产量的一半,苦荞麦质量、芦丁含量居世界之首,苦荞茶已成为凉山农产品的一大支柱性产业,全州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苦荞茶企业28家。
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地方标准的出台与实施必将有利于苦荞茶的发展,有利于苦荞茶行业的明天。